• <pre id="ft45s"></pre>
    <track id="ft45s"><ruby id="ft45s"></ruby></track>
  • <table id="ft45s"></table>

    <acronym id="ft45s"><strong id="ft45s"></strong></acronym>
    1
    01
    新聞中心
    當前位置: > 新聞中心 > 時政要聞LOGO時政要聞

    人民日報:我國經濟潛在增長率出現下降趨勢

    日期:2012/10/30 15:18:59 加入收藏

    我國經濟增長速度2007年高達14.2%,2008年出現較大幅度下降,降至9.6%,隨后幾年的經濟增長呈現震蕩徘徊的態勢,今年第三季度增速降至7.4%。此輪經濟增速下滑究竟是我國經濟中長期增長階段的轉變還是短期經濟波動?對這一問題的回答事關宏觀經濟政策取向和未來發展大局。

      經濟潛在增長率是指一國(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在既定的技術和資源(勞動力、資本)條件下,在充分就業和不出現嚴重通貨膨脹的情況下,各種資源最優和充分配置所能達到的最高經濟增長率。一般認為,經濟潛在增長率主要由勞動、資本和全要素生產率等因素決定,其中任何一種因素的趨勢性變化,都會引起經濟發展的長期趨勢出現變化。

      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規律表明,在經歷20年乃至更長時間的經濟高速增長后,經濟增長速度一般會呈現臺階式下降的特征。學者普遍認為,我國經濟潛在增長率同樣不可能一直保持在10%以上的水平,也必將從高速增長臺階向次高速增長臺階過渡。目前,我國經濟潛在增長率下降的條件已經或即將顯現。這主要表現在:

      勞動力供給增長放緩。我國人口結構正在發生變化,局部地區出現的“民工荒”、“招工難”等現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勞動力供求關系的變化。據預測,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將于2016年達到峰值,總量為9.99億人,之后逐漸下降,到2020年將下降至9.87億人。2011—2020年就業年均增速將比前期下降0.9個百分點,拉動經濟增長率下降約0.4個百分點。城鎮化加速推進所釋放的農村富余勞動力和勞動力素質的提高,仍然不能彌補勞動力人數下降對經濟增長造成的負面影響。

      儲蓄率有所下降。人口年齡結構變化在影響勞動力供給的同時,也將導致儲蓄率下降。據測算,人口撫養比每上升1個百分點,儲蓄率將下降0.8個百分點。隨著人口結構變化,我國正在進入老齡化社會,人口撫養比不斷上升。2011—2020年,人口結構變化將帶動儲蓄率下降2.8個百分點。

      經濟全球化紅利衰減。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抓住了全球產業分工調整的重大機遇,尤其是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對外貿易成為我國經濟高速增長的重要動力。目前,高達60%的外貿依存度已接近大國經濟發展的極限,繼續上升的空間有限。加上世界經濟不景氣、發達國家加緊實施內外經濟平衡戰略等,未來出口對經濟增長拉動作用將逐漸遞減。

      土地、能源和環境約束加大。經濟發展環境出現重大變化,低土地成本、低能源成本和低環境成本的時代已經過去,我國依靠土地成本、能源成本和環境成本等形成的所謂“投資成本洼地”效應將逐漸消失。

      全要素生產率難以大幅度提高。一是短時期內技術水平難有大的突破和提高。二是勞動力再配置效應有所減弱。對于發展中國家而言,城鎮化過程中勞動力從農業部門向工業和服務業部門的再配置帶來的整體生產率上升,是全要素生產率提高的重要來源,但我國農村可轉移勞動力數量出現下降趨勢。三是市場化改革的制度效應減弱。市場取向的經濟體制改革釋放了經濟活力,提高了全社會資源配置效率,然而隨著改革難度加大,市場化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有所減弱。來源:人民網


    1
    67pao国产成视频永久免费-2021亚洲va在线va天堂va国产-久久国产情侣露脸精品-水蜜桃无码国产精品
  • <pre id="ft45s"></pre>
    <track id="ft45s"><ruby id="ft45s"></ruby></track>
  • <table id="ft45s"></table>

    <acronym id="ft45s"><strong id="ft45s"></strong></acronym>